2016年10月17日22:39 新浪图片
分享会现场。

  2016年10月17日下午,新浪图片《看见·看不见》新书分享会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这是2016北京摄影周的大讲堂活动之一。

  分享会现场,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杂志主编晋永权与新浪图片总监、《看见·看不见》主编翟红刚以及新浪合作摄影师韩萌,新浪专职摄影师李颀拯、邹璧宇、吴皓、王丹穗进行了深入对话,探讨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报道摄影的拍摄、编辑和传播问题。

  新浪图片新书分享会七位嘉宾,从左至右依次为:翟红刚、晋永权、韩萌、李颀拯、邹璧宇、吴皓、王丹穗

  《看见·看不见》是新浪图片与中国国家地理合作出版的新书,这个书名来自于新浪图片尊龙凯时官网app的旗下品牌栏目《看见》。这个栏目四年多来,发表了300多期生动的图片故事,这些故事主要关注当下中国社会、关注普通人的生存。

现场观众。

  新浪图片总监翟红刚介绍,新浪图片成立这么多年来,并非一味追求流量价值,也很希望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做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图片故事。“看见·看不见”是新浪“看见”栏目的广告语,看不见的东西包含被掩盖的真相,新浪图片试图到达现场挖掘出背后的事实;看不见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有些事情每天在我们身边发生,但是我们可能往往视而不见。新浪图片要把平常看不见或者视而不见的东西以图片故事的形式传达给读者。

幻灯片播映。

  分享会现场一共展现了9个图片故事,分别是李颀拯的《小广告背后的人》《怒海谋生》,王丹穗的《南莲山女子护村队》《村庄里的南疆》,邹璧宇的《黑土地上的生存》《天津爆炸—戛然而止的生活》,吴皓的《把妹达人》和《抑郁症纪实》,以及韩萌的《流美孤儿》。

  这些图片故事,有的是深度社会调查,有的注重新的社会现象。摄影师们讲述了拍摄图片故事的出发点、在拍摄过程中的经历、自己对题材本身的思考等等。

观众提问。

  《中国摄影》杂志主编晋永权评价说:这其中有些图片故事都特别有分量,有力量,对社会问题有深刻思考,其中几组照片及其文字,堪称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以摄影作为手段,遵从传统的价值规范与社会科学标准。另外,摄影师个人的突破力、表达力都非常令我们尊重。

  在互动环节,观众现场提问都非常踊跃,他们都获得了《看见·看不见》的赠书。

七位嘉宾。

  嘉宾发言精选

  晋永权:“从本质上说,纪实摄影是一种民主的手段。吃了饭吃了烤鸭,喝了法国红酒都拍下来,这是不是传统的纪实摄影作品?我认为有差距,真正的纪实摄影无不是民主的声音。拍这个照片,传达个人的理解、情绪,目标是什么,是不是表达?拍摄西部困苦的农民生活,促成对西部农民的关注救助,这是纪实摄影的功能。这就是作为民主手段的纪实摄影。”

  翟红刚:“我们经常跟业内有些摄影同行讨论,包括跟网友之间互动,有时候有人会问一个问题,就是你报道这些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是非常难回答的。如果用一句话回答,我认为‘看见其实就够了。’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问题,很难通过摄影根本地解决它,但是我觉得摄影记者做得很重要工作就是把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或者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方式呈现出来,传播出来,至于后来发生的变化不是摄影记者所能左右的。”

  韩萌:“社会角落里有很多人的声音需要被听到。如果不是听到他们的声音的时候,看到他们的时候,或者带来一些改变的时候,这些人是被我们遗忘的。摄影给他们发声的机会。”

韩萌作品:《流美孤儿》

  李颀拯:“《怒海谋生》这个图片故事我拍了四年多,最远出海时间有四个半月。现在怎么拍不是难的,怎么进入才是最难的。每个人上船都会晕船,一个人在船上待一两个星期都可以克服。最关键的是你很难拿到海员证,你得把海员证考出来才能出海拍摄。”

李颀拯作品:《怒海谋生》

  邹璧宇:“我们在座的几位都是报道者,我们在新浪这个平台工作,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把一些看不见、被忽略的东西呈现出来,至于它是痛苦的或者是悲伤的,对摄影师本身来说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拍摄的时候把这样的感受转化成视觉传递给你,如果你们能感受到痛苦或者悲伤或者其中某种情绪,这组照片是拍出来了,要不然跟看其他照片一样,感受就会弱一些。”

邹璧宇作品:《戛然而止的生活》

  吴皓:“我花了很长时间决定拍摄抑郁症这个专题,我之前对抑郁症了解比较浅,只是发现很多抑郁症人不愿意说话。我通过公益组织认识了一个拍摄对象,我在他家里待一个星期,了解他更多的生活,见了他的父母、朋友。我比较关注他和家里人、身边人的一种关系。我觉得蛮幸运的,碰到的人都挺愿意跟我分享他们的经历。”

吴皓作品:《抑郁症纪实》

  王丹穗:“可能这个时代体力不是门槛了,无论男摄影师还是女摄影师,更多的是你跟陌生人沟通,怎么进入陌生人的世界,怎么跟他建立联系,这是最重要的。”

王丹穗作品:《村庄里的南疆》

  新书推荐语

  阮义忠:图片故事曾是纸媒时代影响力最大的传播形式之一,全球各地的摄影师密切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用相机报道、刻画了不同阶层人群的命运,用图像勾勒出整个世代的社会史。数码时代的纪实摄影师,发表阵地虽骤然转向网络,却依旧以同理心在观看世界,以平等心在对待对象。新浪的《看见》栏目为广大优秀的华人摄影师提供了为时代做记录、为人性留见证的平台。这些图片故事在网络发挥影响后集结成书,堪称名副其实的图像史册。

  刘香成:“问题”在被解决之前需要有人首先将其发现并提出。《看见·看不见》以旁观者般冷静、客观的视角,有效揭示了一系列充斥在社会中,广为人知却被严重漠视,避而不谈的边缘化社会问题。它们多被归为“猎奇”的范畴,或成为昙花一现的热门话题,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任何信息的烟消云散虽只需一瞬间,而纪实摄影与文学的恰当结合,却为当今时代的“正在发生”留下最直观的痕迹。

  王文澜:我看见了?我说不清楚,我写不出来,我还是拍下来吧,摄影始于无言之处。拍照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看见与看不见游隐在虚实之间。我不能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我不是握着相机的机器。许多看不见的,可以慢慢用心去感悟,在看不见之中,我争取看得见。

  陈小波:在中国做摄影,关注社会变迁、关注他人的命运应为第一要义。中国变化一日十年,中国百姓遭遇比小说精彩百倍。新浪的《看见》,是一个有命运感的栏目。在这里出现的所有记录者,秉承摄影最强大的记录与文献功能,他们训练有素,满怀悲悯,用盐巴面包一样朴素的视觉语言,完整陈述一些特殊人群的命运,替他们发声,替他们呼告。

  李楠:这些摄影师似乎并没有太高的奢望,只是希望他们看见的这些人,不要被偏见遮蔽,不要被习见漠视,不要被所谓的意见洪流所吞没,让更多的人看见这些人复杂的生活和处境,而不再随意地给他们下判断。

  严志刚:有人说,在传统媒体传播方式逐渐衰落的大环境里,图片的传播方式正趋于被视频和vr代替。在我几乎相信的时候,每一次观看新浪图片的《看见》栏目,那种对纯粹影像的信任和崇敬就会立马回归。用纸质书出版、赋予图片观看仪式感,是这个时代,向报道摄影守望者最好的致敬。愿《看见》能持续看见更多看不见的东西。

责任编辑:马俊岩 sn112

相关阅读

中韩关系自2016年年初以来急剧恶化。此前饱受中国媒体宠爱的韩国总统朴槿惠,其形象也迅速从端庄贤淑的“朴姐姐”滑落为因为得罪中国而惴惴不安、日夜为糟糕的韩国经济状况担心的“绝望的女人”。

一提到领导奇葩怪癖,我脑子马上闪过的就是前一任分管副局长,虽说去年已调离,但每次想到他,我就会腿疼。

一个地方自然资源丰富,采矿业发展,本是好事情。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采矿业可能催生腐败。

在咱们这个社会,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从这个意义说,张锐的离世,是社会的损失。但让社会善待张锐的最好途径,只能是更多人努力变成更好的张锐。

2016年10月17日 02:45
2016年10月17日 02:16
2016年10月17日 02:02
2016年10月17日 00:28
2016年10月16日 22:34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