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恭王府影像艺术系列展之“在希望的田野上——解海龙纪实摄影30年”在北京恭王府隆重开展。
此次展览由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主办,孙旭光担任总策划,共展出摄影家解海龙30年来创作的经典摄影作品和珍贵影像资料二百余幅。
解海龙原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任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创作员的解海龙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1991年,他拍摄的一系列纪实作品“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烤小手”“磨盘小学”等被刚刚成立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选中并发起了著名的公益事业——“希望工程”,其中“大眼睛”苏明娟更是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长孙旭光认为,这是一次令我们深思的、回到摄影原点的回顾展。从一个摄影家30年的摄影实践到中国政府28年的“希望工程”,在当下这样一个信息与影像云涌纷呈的时代,解海龙的作品展现着鲜明的文献特征和人文立场。他用镜头阐释的真相、维度与深度,不仅仅是传达信息,它还使观看者从影像所透露的真相中感知社会、认知社会。希望解海龙的作品通过恭王府博物馆这个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们不仅看到边远落后贫困地区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艰辛,看到摄影家30年所表现出的勇气、良知与毅力所带来的温暖力量,更看到28年来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巨大变化和这片田野上的希望。
影像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记录、来自时空的跨度。策展人郑虹认为,解海龙这种以社会调查为基本方式,以影像为重点叙事手段,借助“大眼睛”的实证符号,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摄影行为,已超越了摄影艺术家和社会纪实摄影家的身份,其对贫困边远地区失学儿童生活与环境以及其他细节的密切关注和悲悯情怀,使他的影像作品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人性化的视觉记录之一,他的希望工程系列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大眼睛”苏明娟的形象,注定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
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1月29日。
展览现场:
解海龙简历:
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
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公安部文联荣誉理事
1992年-2001年 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
1992年 曾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开拓杯》组织工作金像奖
1992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北京、台北、香港展出
1994年 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展出
1995年 个人摄影集《我要上学》获第二届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996年 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殊贡献奖
1997年 获中国摄影家协会特别荣誉奖
1998年 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优秀会员称号
1998年 获全国十佳青年新闻摄影记者称号
1999年 获全国十佳广告摄影师称号
2006年 获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消除贫困奖(义工奖)”
2007年 “大眼睛”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和高中美术课本
2008年 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作品入编《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大型系列画册
2008年 被推荐为2008第29届奥运会火炬手
2008年 “大眼睛”入编荷赛出版的《回顾》杂志
2009年 被评为希望工程20年特殊贡献奖
2009年 被评为2009中国尊龙凯时官网app的版权十大风云人物
2011年 获新华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举办的“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贡献者奖”
2013年 纪实摄影作品《全校师生》入编世界摄影史
2014年 香港第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获“中国摄影金龙奖终身摄影成就奖”
2015年 获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金像奖
解海龙自述:
我是1980年开始学习摄影的,我当时还是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创作员,在进行农村题材的摄影“艺术”创作时,发现在那些边远偏僻地区农村少年儿童求学无助的可悲现实。这些孩子们,或因家庭贫穷、或因无学舍就学儿无法受到应有的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和城市以及发达地区的教育状况形成强烈的反差。于是,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大山,投向了那里因贫困而无法上学的孩子。
创作初期,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完全靠的是自己内心朴素的良知与愤懑,这也激起了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于是我停止了所谓的“艺术”创作,用了近6年的时间对这个被社会忽略的严峻现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摄影纪录考察。在这期间,我辗转在那些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共跑了20个省,50多个县,200多所学校。在大别山老区,我拍摄了一批进入中国摄影史的照片,像“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烤小手”“磨盘小学”等。
1992年10月,我的《希望工程摄影纪实》图片展同时在北京、台湾两地展出,并且立即获得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更令我欣慰的是,希望工程中的部分照片已进入了中国摄影史,像“大眼睛”、“小光头”、“大鼻涕”、“烤小手”“磨盘小学”等。我本人也因此完成了从一个“摄影艺术家”,向带有社会学色彩的纪实摄影家的转型,这也使我后来成为中国青年报的一名记者。
调入青年报期间,我更加坚定走摄影为社会服务的道路。拍摄报道了大量需要帮助的人。张北地震、内蒙古阿尔山大火、南方洪水、汶川地震,我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果说遇到突发事件必到现场是出于职业摄影家的本能,那么,《亦真亦幻难取舍》、《落落的故事》、《雄壮的入场式》、陕西延安、山东沂蒙、江西兴城老区等真实故事,是我平时下深入基层,了解老百姓需求,多听他们的心声之后拍摄出来的作品。如果没有深入实地的了解和拍摄,也不可能有这些作品面世。
2008年,我也成为众多奥运火炬手中的一员。我想,我应该是代表摄影人来传递火炬的,在新时期,需要发动大家继续献爱心。同时,这也是大家对于我的一份信任。2014年,我把我这么多年来拍摄的照片,做了一个系统的整理和重新编辑,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么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变迁。这组照片后来,使我获得了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
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职业生涯。我觉得,深入群众,把镜头对准人民,对准那些大时代下需要我们帮助的小人物,是任何艺术家和摄影师都应有的大情怀。
解海龙作品:
总策划:孙旭光
主办: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
策展人:郑 虹 执行策展:王衍达
展览日期:2017年9月29日—11月20日
展览地点:恭王府多福轩西配殿
责任编辑:孙先进 sn216
聚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