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终选会在图虫网举行,本届“侯奖”5位评委杨小彦、李媚、陈小波、刘铮、海杰,以及“侯奖”组委会执行主任于德水、理事会观察员罗勇、志愿者观察员王妍峰、媒体代表杨晓萌参与现场评选。
首先,组委会执行主任于德水对“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情况进行了介绍:本届申报者总计3818位,组委会邀请本届评委刘铮先生,今日头条图片负责人严志刚先生,对全部有效申报者的作品进行了初选,最终向评委会提交125位作者的申报作品。经过5位评委提名,共有26组作品进入终选。
终选现场,经过三轮评选,并结合“侯奖”定位,最终确定“第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获奖者为:《空城计》作者陈荣辉,《莽》作者程新皓,《土地的主人—布拖》作者苏呷此色,每位作者获得奖金5万元。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作为一个民间奖项,针对一个具体的拍摄选题与计划的进行资助。作品选题方向锁定为:对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纪实性拍摄,旨在推动纪实摄影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承办方为“谷仓当代影像馆”,独家征稿平台、线上战略尊龙凯时app的合作伙伴:图虫网。
[获奖作品展示]
申请者:陈荣辉
拍摄专题:《空城计》
作品介绍:
“收缩城市”指的是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那本著名的《收缩的城市》早已告诉我们:如今不再是一味增长的时代。
在中国,“收缩城市”的概念,所指的并非美国式的“郊区化”,而是更体现为赢家城市和输家城市的差异拉得更大,输家城市的数量也相对更多。对于生活在“收缩城市”里的年轻人而言,留下或者离开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相比西方工业化完成之后的城市收缩,中国当下城市收缩的表现更加多样,因为中国的工业化尚未完成,信息化浪潮已经到来,生态环境、老龄化、土地利用、产业转型等多种问题交织。其中亦体现中国城镇化的复杂一面。
评委点评:
暧昧奇特的色彩所制造的强大气场,将观者深深带入荒野空城的萧条与迷离气氛,将现实与超现实完美融合,在新一代创作人群中风格凸现,出类拔萃。——刘铮
申请者:程新皓
拍摄专题:《莽》
项目介绍:本项目的拍摄对象是在中越边境上的一个未识别民族——莽人。这是一个大约15年的摄影创作计划,以摄影、视频、纸本、装置为主,辅助以相关的论文写作。该计划从2013年9月第一次进入莽人村落开始算起,现在已经拍摄了四年。之后还准备进行约十余年的调查、拍摄和记录。
评委点评:
在摄影日益泛滥的今天,考验摄影人的观看与智慧已经不在于拍摄本身,程新皓的意义在于,他一直坚持一种严谨的人类学立场,通过镜头寻觅并见证那些几乎消失在正常视野中的族群。在他的努力下,生活在中越边境山区中被称为“莽”族的日常生活被详细的记录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做了大量的人文考察与研究,以期行成一个具有深度的文本专著,把一个几近湮灭的族群生活方式披露出来。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授予程新皓,旨在鼓励这样一种以摄影为主体的系统而深入的视觉研究与社会考察,从而推动纪实性摄影的发展。
申请者:苏呷此色
拍摄专题:《土地的主人—布拖》
作品介绍:
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同时,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化作为历史的积淀,仍然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保持着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对本民族起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交融当中不断会发生各种冲突与融合,阿都彝人如何对待和处理这些冲突和交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能做到的也只是从自身出发,用影像记录的方式留下一些图像资料,用自己的方式给民族作一点小小的事情,希望未来能有用。
评委点评:
我们一直希望民族影像回到自己的家,苏呷此色的始终把镜头对准自己的乡亲与土地,《土地的主人》让我们看到坚持与情感的力量。——陈小波
评委(左起: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李媚: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学术委员会学术主持、策展人。陈小波:新华社领衔编辑、策展人。刘铮:艺术家、蝴蝶效应艺术机构创办人、《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主编。海杰:策展人、影像评论人。)
[提名奖作品展示]
责任编辑:孙先进 sn216
聚焦
- ·
- ·
- ·
- ·